图说:在位于巨鹿路700号的逸夫职校,一场“逸700文创”市集热闹开场 采访对象供图
“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盘扣耳环……没有耳洞?没关系,马上帮你改成耳夹!”
“手链很热卖的,看,就剩这么多了!不喜欢可以留下联系方式,我们可以定制!”
“看,这些‘捏捏’也是我们自己做的,特别解压……”
在摊位上不停吆喝,忙碌地接单、改单,一群女孩获得了600多元的收入和内心无比的成就感。这是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一年级一班“服设一一”团队大半天的收获。
图说:“服设一一”团队的手作作品大受欢迎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摄(下同)
这个双休日,在位于巨鹿路700号的逸夫职校校园,一场“逸700文创”市集热闹开场。和“服设一一”团队一样,全校同学们在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,更坚定了对所学专业的热爱。
“服设一一”团队“销售女王”小冉活泼热情,言语很有感染力。小冉说,她初中就读于一所在上海名气颇响的公办初中,但不尽如人意的成绩让她感到很有压力。填报志愿前,趁着校园开放日的时间,她参观了逸夫职校,用她的话说,看到学校产教融合实验园里的服装设计、首饰设计工作间,看到学校和龙凤旗袍合作的“非遗传习所”,“一下被吸引了”,觉得自己可以选在职业教育试一试。站在姑娘们齐心协力准备的各式手作作品展台前,小冉告诉记者,几个月的学习生活,更坚定了自己的专业选择——除了遇到一群同样心灵手巧的朋友,每周2节的“专创融合”课更让她看到了职业发展的多种可能,有一技之长,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。
同为长三角中职美术教育联盟的一员,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的学生团队带来了“留青竹刻”“葫芦押花”非遗作品。圆滚滚的“鸡蛋葫芦”上,同学们用押花刀制作出浮雕的效果,讨一个“福禄”的口彩,惹人喜爱。女生朱嘉悦介绍,学校不仅每周开设非遗手作活动,还邀请周边的小学生走进校园共同体验,同学们觉得,当“小老师”的感觉也很棒。
图说: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学生团队展示非遗作品
木艺工作室的精巧桌椅、3D打印机工作室的3D玩偶、秦伟包装工作室的各类产品包装、龙凤祥工作室的精美盘扣与旗袍……喧闹的集市旁,在位于校园一隅的华山美术馆里,来自逸夫职校产教融合实验园的师生作品虽然是“非卖品”,但在灯光的映照中同样折射出创作者的骄傲。学校同样邀请了龙凤旗袍、老凤祥珐琅、智己汽车、无聊猴、尚乎数码科技、创享塔、珍荟玩、斑斓小院的成熟的设计品牌走进校园开展,由学生志愿者担任讲解。
巧的是,不少品牌设计师就是同学们的师兄师姐。在瓷器作品区,2024级首饰设计专业女生熊菊遇到了负责布展的1996级师姐、瓷艺美学店主理人俞瑾。
图说:华山美术馆内,师姐师妹热烈交流
趁着没有参观者的空挡,认真讨教各种釉面的不同。“艺术教育让我们学会用不一样的眼睛去看世界,从大自然中,从历史中找到灵感,触类旁通。”俞瑾说,她至今仍记得当年老师说的话,也希望和师妹分享。
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
朱嘉悦逸夫职校华山美术馆俞瑾龙凤旗袍发布于:上海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